<
y2h1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十样锦 > 第86节
    云娘听了,一一点头,便笑道:“大家想怎么样,并不急于眼下一日半日的,到了二十五日一总到这里报上一回,我让人做了册子登记,每个月重新登上一次,若觉得想改,尽可以再改的。”

    “但我也事先说明,到了那一日,若是不来报的,再不能因为一房一人而让整个府里所有人等着,因此过了酉时之后便不再登了,只当不来的愿意与过去一般。”

    大家便纷纷道:“六奶奶果然想得十分周全,我们这些人捆起来也想不到这些,这法子又果然好,于府里于每一房都十分地便捷。”

    云娘见第一则便很是成功,心里越发有了底气,不管哪一处的人,想法大致都是一样的,谁又愿意眼看着自己的份例被别人取巧弄去了呢,因笑着截断了大家的溢美之辞,又道:“除了这些日常供应,各房里丫头婆子等一干下人也都要重新核了人数,由各房统一领了月例银子,若是按家里规矩房里人多的便各自拿钱,人少的也不扣下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,各房里若有不想再用的下人,便可以送出来,先放到官中,想进府里的人,也可以在这个机会报了上来,放在一处,以备有缺人的来挑。”

    这个道理其实与方才的一样,而且细论起来,真正人多的又都在长房,庶房便是想多要些下人,原来也要管家的人答应,又是挑剩下不好的才分过去,现在倒是可以考虑再减些人,或者换上一两个能干的。

    因此,先前借着关系硬派去的不好的下人,大家亦没有什么法子,如今便可以退了回去。而挑剩下的人,将来要么出府,要么派到更不好的差使,才能让下人们用心做事。

    反之,各房主子有这个心思,下人岂能没有,谁不愿意跟着宽厚仁慈的好主子呢?是以真到了挑选的时候,就是主子挑下人,却也是双方互选对方呢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大家最初听了都十分喜悦,但是略过了一会想透了便不免喜忧参半,只是并没有人反对,毕竟比起先前只能收下硬派来的下人,又无法管教要好得多吧,是以云娘又说了具体的法子,“今后便定下来,三个月选一回,中间实在缺人手的也只有各房自想法子,只是小子们二十五娶亲,丫头们十八出嫁,五十岁荣养还都依过去的规矩,如果有特殊的,也都在我这里登记。”

    “此番不只将大家的份例分了下去,只除了请大夫人看病抓药,房舍损坏修缮等事还有公中管着,别的项银子再不能自公中领了,”云娘见大家个个盘算着,便将最难的一处说了出来,“先前各房的姨娘通房丫头也都俱按原来的例,但而今之后,各房男人再收姨娘、丫头公中俱不管了,只各房自出银子养。”

    话音一落,满厅的人便都不响了,只看着云娘。

    云娘便似玩笑般地道:“我们府里再富贵,也不可能每房随意养姨娘丫头,若是每房养上几十个,再加上配丫头婆子的,真就揭不开锅了,且在这上头花钱最是没法子限定的,买个人进来,贵的有好几千两银子的,少的有几十两的。因此只除了男子娶亲、女子嫁人是官中的,其余便一概不管,各自花各自的银子,各自看着办吧。”

    大家依旧不言语,云娘觑着没有人嚷出来反对,便起身道:“既然大家都觉得还好,就如此定下来,待二十五那天,我们再到花厅来,将这些事情都一一办理清楚。”说着便环视一周,施施然地走了。

    一头走,倒一头寻思,大家为什么皆一声也不响呢?也许因为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两个祖父派来的老嬷嬷,也许未必果真不愿意,只是为了装贤良不好说什么吧。

    其实武定侯府是从军功起家的,家里的男子从小皆习武,因此家里倒也不许养一群大小老婆的掏空了身子,且汤家门第颇高,想进门当姨娘并不容易。除了世子和一两个人未免滥情之外,祖父和父亲也只各有几房妾室,比起别府要少些。

    但是云娘依旧决定砍下这块开支,一是她果真觉得添置姨娘的花费太多,数目又不定,不好控制,二就是她确实不喜欢,一夫一妻正经过日子多好,非要弄个旁人掺上来,再搅出一大堆的是非。

    依她之见,侯府里最应该节省的支出就是这块了,所以不惜冒了大不韪定了这个规矩。而且,她又没有说不许纳妾,只是让大家自己负担这份银子而已。

    且云娘在思谋此项时已经细想过,如今府里的男子,祖父已年过古稀,房里有两个姨娘打理杂事,不可能再纳妾了;大哥跟着东海王走了,平日不用府里的用度,每年送一次银两东西就可以,而大嫂房里的姨娘丫头们已经放出去一些,现在剩下的也是先前收的,只按过去的份例就成;玉瀚早说没有纳妾的打算,当然自己也不许;因此长房嫡支便不会有人反对。

    现在能出面反对此事的,只能是庶支的人了,若是这些人因为没有银子纳妾来找自己,自己也有许多话驳回去,府里帮着娶了亲,难道还要管买小妾吗?毕竟理在自己一方,谁又能说出什么!

    其实,云娘有时倒替那些庶房的人发愁。侯府不同民间,只要是儿子便都一样养着,而是重嫡轻庶。毕竟在爵位传承上,如果不是嫡子,很难得到允许袭爵,所以嫡庶之分一向十分明晰。也因着出身的不同,庶支注定不能得到太多的家产,那些自己肯上进谋份差使的还好些,而到了三五十岁还只在家里白吃饭的人,他们到底是怎样想的呢?

    云娘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就这样点了出去,一时间府里表面风平浪静,竟一丝波浪都没有起。大家也不似以往有一点风吹草动的小事便都凑到了一起,嘀嘀咕咕个不休。

    到了这个时候,嘀咕有什么用,且又没有时间,所有人都在想自己的事,主人想着自己房里设不设厨房?如果设了又要几个人做饭?四季衣裳还用不用针线上的做?哪样东西还交给采买?哪样东西只关了银子回来?家里留几个丫头,几个婆子?

    下人们也差不多,如果主子不再要自己了,那就只能出府,每个月的月钱没有了,四季衣裳没有了,娶亲荣养亦都没有人管了。

    而手中有差使的管事和管家娘子们最为紧张,原来以为只要保住差使就行了,可是现在即使保住差使,可大家直接关银子,却没有人用他们还不是一样?

    是以四月里最后的十来日,本是京城里春光最明媚的日子,平时花园里到处是人,大家赏景看花,垂钓喂鱼,采花弄粉,好不舒心畅意,如今只稀落落的几个,都各自忙着去了。

    厨房里的饭菜明显上了一个档次,送饭的婆子们跑得也快多了,送到桌上时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呢;采买们突然间便挑到了更好的东西,小到绣花的针,大到五月节时分给各房的首饰都比先前高上一个档,当然用的钱还与过去一样的;家中有够当差年纪的下人,皆寻了空儿回去传信,若是能这一次借机挑进府里当差,并不同以往要使钱买路子,只看个人的本事。

    第156章 可悲

    到了二十五,云娘一早在花厅里坐了,先请祖父派来的白嬷嬷等人坐,见她们百般不肯,只得算了,让请来的两个女帐房进来,命她们在一旁放了桌椅,摆了笔墨帐本,只等事情定了便一桩桩地记录在册。

    邓嬷嬷几个早在下首一张桌上将这个月的银子都摆了上来,一旁放着戥子,帐房合好了帐,便直接发银子。

    第一处自然是祖父房里,他是府里的老祖宗,与别处不同的,自己有小厨房,有采买,有浆洗,由府里管着的事并不多,现在请了两个管事的姨娘上来,只说一切依旧,唯有一年四季的衣裳不要了,因为先前也不穿,做了也白放着,但又不肯要折算出来的银子,只说留给府里补贴日常花用。至于下人,也全都不动,若是要人,将来再挑。

    云娘有这个主意本就是与祖父商量过的,她又有心计,一早也与两个姨娘说好了,又请她们做出一个态势来,正能压住府里所有的小辈。

    两个姨娘现在年纪都不大,知道日后还要靠着六夫人,因此哪有不听的,且她们虽然红颜伴老翁,但侯爷可是做了几十年的权臣,家私无数,凭什么珊瑚玛瑙、金银玉器,都不放在眼里,手底下也大方,她们果真也得过不少,所以眼界也高,根本看不上做衣裳的那几百两银子,如今说过,便起身走了。

    云娘亲送到了门前,再回来,便是请了继母身边的管事嬷嬷过来。

    继母这些年在大嫂的手下,日子过得也只一般,现在一个女儿嫁了,还有一个待嫁,也不敢十分地拿出款来,但却将一样样的事情都重新弄得合了心意方罢,最后又挑两个最机灵的小丫头回去,因先前大女儿陪嫁了四个丫头之后一直没有补上来。

    再下来,便是各房的婶娘们了,有遣了婆子们来的,也有与云娘好便亲自过来的,大家按着次序,一样样地将事情办了。

    之后还有一个因夫家遭了祸的姑奶奶,两房投奔过来的亲戚,俱是叔婶一辈的,已经在侯府里住了几年,现在云娘便也与家人一般对待。

    及至大嫂的时候,一直无人过来,遣去请人很快自己回来了,“大奶奶身子不舒服,丰姨娘在一旁侍候,家里别人也说不清,只等过些日子吧。”

    云娘起身听了,复又坐下,笑道:“我且不知大嫂身子不好,竟没有过去看。”说着便向邓嬷嬷道:“只是这里的事情原是祖父吩咐的,总不能耽搁,你先替我过去看看,只说我这边事情完了就去。”

    开弓没有回头箭,云娘的新政已经到了这时,又岂会因为大嫂一房不来人而停下?她不是没虑到此节,其实也是极容易的,不管哪一房,只要不来人说明,那便完全按过去的法子做,谁又能说出什么?

    且先前她又有话在,因此这时她说了两句场面话便继续向下,正是玉瀚的几个庶出兄弟了。因公公早去,他们兄弟便分了房,各自在府内单独有院子,因此也各自算帐。

    云娘将六房排在最后,毕竟她管着家事,没必要与大家争,且她也知道大家都看着自己呢,因此也不客气,将用不上的几项都折了银子领了。至于丫头婆子,六房里自添了岚儿便少了人,可因为一向由她自己带着岚儿,倒也不需要再挑。屋子里也有几个闲人,正都是长辈们赐下来的,按说应该都退了出去,只是云娘行事一向温和,宁愿养着,只等她们年纪再长些发嫁出去,长辈们的脸面也好看。

    事情虽多,但是先前说得清楚,云娘又让帐房事分列明白,现在一一记录在册,银子也一笔笔地发下去,不到一天就全办完了。

    云娘便留下帐房和江花她们将帐理清,与余下的银子对上,又吩咐明日巳时招家里所有的管事娘子们到花厅说话,起身去了大嫂房里。

    眼下武定侯府任一个人都知道大奶奶并没有不舒服,可是她若是说不舒服,谁又能驳呢,就是云娘,也只好过来探视一回。

    昔日热闹忙碌的正房现在静悄悄的,云娘一直走到房门前,方有一个小丫头出来打开帘子请她进去了。

    大嫂正坐在桌旁,衣饰也整齐,见了云娘既不起身,也不让座,只皮笑肉不笑地道:“好,好个六奶奶!”

    祖父吩咐交割管家的事,自然只得交割,可是对于管了二十年家的大奶奶来说,她想给六奶奶设几个小障碍小陷阱,那简直是轻而易举的,而且她并不想放弃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但是,没想到,她做的一切,完全没有了任何的意思,六奶奶根本没有按她的套路来,竟然将武定侯府传承上百年的规矩也全都放到了一旁,另辟蹊径,绕过了她所有的布置。

    而她的新方法,又是那样光明正大,毫无私心,直接摆在全府人的面前。这样的阳谋,是没有法子对付的。

    现在,就是她舍了脸面,直接撒泼闹过去,恐怕平日里最亲近的几个也不会帮她,毕竟都涉及到各房各家各人的利益,谁也不能舍了自己的利益来帮旁人。

    只是她纵然想通了这点,心里还是酸楚难耐,免不了要说些难听的话。

    云娘听大嫂的语气,并不放在心中。当初自己入京时什么也没有,尚且不在意大嫂呢,现在自己已经有诰命身份,与皇后娘娘交情甚笃,又有祖父的支持,还会织锦,更重要的是她有玉瀚,有岚儿,完全要比眼前的人好得多,所以更用不到生气。只在她对面坐了下来,客套地问:“倒是大嫂可好些了?”

    大嫂听了她没有一星火气的话,竟有些不知如何接话,停了一下,又拨高了声音道:“我还有什么好不好的?遇到了你大哥那样的,倒霉也只有自己受着。如今丈夫靠不上,大儿子贬去了边塞,一屋子小儿女都要我操心,府里的人见了更要踩着我,只得这样厮混着了。”

    云娘瞧着眼前这个完全变了样子的女人,只想再应酬两句便起身走开,可她在转头间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伤感,不免可怜,忍不住道:“大嫂现在只会怪大哥,但其实要我说,大哥固然错了,但大嫂到了如今竟没想过自己做的就都对吗?”

    大嫂便立即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般炸了毛,“我有什么不对的?我自嫁到武定侯府里,侍候公婆,照料丈夫,生养子女,又善待所有的姬妾庶子庶女,谁不说我贤良?就这样,六奶奶还来挑我,难道是来逼我死的吗!”

    云娘待她叫喊半晌停下来后方才轻声道:“我为什么要来挑大嫂?那于我又有什么好处?我只是觉得我们毕竟是妯娌,又见大嫂眼下一时迷住了,便想为你开解几句而已。”

    大嫂哪里还讲什么道理,只一味地喊:“你还有什么可说的!我如此贤良,竟得这样的下场,有什么公理?也不只武定侯府欠着我,就是老天也是欠着我的了!”

    “人生而不同,是以老天未必就是公平的,大嫂生在侯门世家,又嫁到了侯府嫡长孙,子女双全,再向老天抱怨似也不公吧。至于侯府,三媒六聘地将大嫂娶进来,又主持着府里的中馈,现在大哥随东海王出京,大嫂留在府内亦没有人说什么,是以侯府也没有什么对不起大嫂的。”

    云娘平静地道:“就说先前的六奶奶,嫁给玉瀚也是不快活的吧,可是我嫁了玉瀚,却满心欢喜,为的是什么?他心里有我,我心里也有他。”

    “大嫂扪心自问一回,这许多年了,可曾真把大哥放在心上?”

    先前高贵、坚强、精明、能干的世子夫人,最看重的就是把住府里的大权,让所有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完美的贵妇,曾经她做到了,而且让人以为她会一直那样下去。

    但是,终于她也有做不下去的时候,就在大哥走的那一天,她暴发了,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向了大哥,也将心底深深的怨恨显露了出来。

    似乎,她将大哥痛骂了一回,似乎,她让武定侯府的人都以为对不起她,但其实,她真正折磨的还是她自己。

    她毕竟不是个蠢人,想起了过去的一幕又一幕,是的,她曾经有很多的机会……那时的她忙的总是别的事情,与继母斗,抢管家权,养儿子、应酬贵女们,果真从没有用多少心思去对他,所以他也越来越远了。

    但是她喃喃地道:“可是,即使我真心对他,他也未必能领情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,”云娘也点头赞同,大哥的心一直在别人身上的,确实不见得能够转回来。不过她依然有自己的道理,“可是,大嫂为什么还将一颗心完全放在大哥身上呢?”大嫂甚至不顾脸面地在众人面前发作,虽然有不甘心的原因,可是最根本的还是她心里在意大哥。

    当然她在意的早不是大哥的人了,而是大哥的地位身份权势等等,她早将自己的喜怒哀乐、荣华富贵都捆绑在大哥的身上,是以当大哥真正失势时,她再也撑不住了。

    “可我嫁给他了。”大嫂虽然还是理直气壮,但声音却降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是的,大嫂不可能合离,不可能离开汤家,”云娘知道,就如当年的四皇子妃,并没有许多的路可走,但是她依旧将自己的日子过得很好,“大嫂有儿子有女儿有娘家,又有如此优渥的条件,为什么还会如此不平而终日气忿不已呢?”

    武定侯府的大奶奶读过书,见识也不少,因此她终于听懂了六奶奶的话,也明白过来,早在许多年前,自己就该将他放下,只顾好自己和两个儿女!那皯在所有人面前装出的贤良,最后又当众给他没脸,都有什么意义,只能让自己的心更痛!

    但是,现在自己想明白了这些道理,可是人生已经过了大半,所有过去的都不可能追回来重新来过了,自己的人生依旧还是十足的可悲可叹。

    第157章 垂手

    云娘将各房在府里订下的事项都登在帐上,晚上回去整理好,再将银子一份份地分出来。到了二十六日,再坐到花厅里,便是给各位管事娘子派活。

    “府里的各项活计,从下月起皆重新安排管事,大家自觉得能做好的,便可以上前领差。”说着环视了一回,见人人自危,便笑道:“这一次,先前当着差使的,可以优先。只是我把话说在前头,如果做得不好,各房里不满的超过三成,下一次时少不得就要革去差使,交给肯用心当差的。”

    说着看了册子,一个个地唤了上来,先吩咐帐房念帐,然后再问,第一个便是早熟悉了的齐娘子,笑问:“齐嫂子,吃饭的人数、还有银子都在这里,厨房里的活你可还能做得?”

    齐娘子赶紧答应着,“回六奶奶的话,自然做得,而且定然做得比过去还要好。”

    云娘点头,却问道:“我查了家里的旧档,现在厨房里的人比先前多了两倍,齐嫂子看是否还用这么多?”

    厨房一向是肥差,巴不上到各房当差的人便都削尖了脑袋向里面钻,一来二去的,人便越来越多,其实早用不了这许多人。

    若是先前,齐娘子自然会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明厨房的人一个也不能减少,甚至还要增加一些,毕竟能进厨房的,多是与她有亲有故,很多人正是走她的门路进来的,她怎么会将她们减了下去呢?

    可是现在,齐娘子却也明白,一则已经有两房自己设了小厨房,饮食不再由大厨房预备,人手相应也要减一些,再者就是如果她一力坚持还是先前人数,恐怕便会有别人要取代自己了。

    因此,她在心里默算了一回,上前答道:“如今在大厨房里吃饭的人既然少了,人手自然也要减,不如就按先前的旧例吧。”

    云娘便又问:“若是家里摆宴,你们可忙得过来?”

    毕竟是管厨房管老的了,事情倒都明白,齐娘子赶紧回道:“到了年节和喜庆的时候一连摆好几天宴席的时候,都要提前十天半月的准备,大伙儿早起晚睡多做些,再就是临时找些府后面的人帮工,怎么也不会耽误府的事!”

    “如此,厨房里的事情依旧还归你管。”既然省了这么多人的月钱,云娘便笑道:“每个月便再加厨房五两银子的赏钱,都由你领着,分给哪一个也由你。至于年节宴席等等,做得好了自然也有赏!”

    齐娘子满心欢喜地行了礼,到帐房那里领了银子退了下去。

    云娘一处处地吩咐下去,这一次却用了三日,方才大至将府里的事情理得顺了。

    最后两日又将库房、守门、看园子等无法直接算银子的事情单独拿了出来,还是按过去的月钱分交给放诸人,不料库房、守门等处还罢了,到了看园子的差使时,众位嬷嬷们当面争了起来,最后有几个嬷嬷宁愿不要月钱,还要按日子上交一定的果子、花、藕、鱼等物才包了看园子的差使。

    几位在座的婶母亲妯娌们便都不解,“不过是看园子,可有什么争的,且不要月钱,你们吃什么用什么?”

    云娘却是知道的,因此笑道:“你们哪里知道,且不说果子、菱角、藕都是钱,就是荷叶、花瓣也都能换了钱呢,我们府里成片的花,满湖的荷叶,只要好好经管,正有不少产出,比那点子月钱要多许多。”

    那些老嬷嬷们便都笑道:“竟什么都瞒不过奶奶。”

    府里事多且杂,真将这些事情安排下去颇用了些时间,云娘也费了不少的心思,可最后真正为难的是各房各处送回来的一百多人,不是懒惰就是愚蠢,或是性子不好嘴不好等等,再没有人肯要的。

    寻思再三,云娘只得将人都先打发回家,但每人依旧发一半的月钱,免得她们衣食无着。但也一次说明了,只这一批人如此,将来再有被各房退回的,府里只给三个月的月钱,便再不管了。

    总之,六奶奶接了管家之事,既没有与大奶奶起什么冲突,也没有拿哪一个下人开刀立威,又没有拉拢人,只是轻轻松松地让大家自己选怎么办。选过之后,各房里都得了实惠,只要略省一些,每年都能攒下一小笔银子,如果像大奶奶那样什么都没选的,那便过与先前的日子一样。

    说是一样,其实下人们更加勤勉了。不论哪一样事,如果不好好做,下个月时,可能便没有人再愿意用他们,只能退回家去。所以只要有差使,大家便用起心来,就连过去用雷霆手段管也管不着的克扣也悄悄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