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y2h1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> 第四十八章 国子监监生的觉悟
    朝廷准备制定国旗、国徽、国歌的消息不胫而走,轰动整个南京城。

    国子监。

    率性堂的吴云正在书楼翻阅《论语》,揣摩着朱熹老头的注解是个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虽然朱熹乱七八糟的解释吴云并不苟同,但没办法,科举便只能以朱熹的注解作为考纲,想要自由发挥,表达个人观点,那只能是打道回府,回家垦荒。

    砰砰!

    吴云抬头看去,只见胡浚站在窗户旁,正看着自己。

    “吴兄,快出来,有大事。”

    胡浚快速喊道。

    吴云指了指手中的《论语》,说道:“春闱将至,勤勉不可辍。闲杂事还是莫要扰我。”

    胡浚哈哈笑道:“你已是率性堂监生,只需考核通过,便可委派官职,何苦再参加科考,若是落第,岂不是砸了脸面?”

    国子监分六堂,初级堂有三,分别是正义、崇志、广业;中级堂有二,为修道、诚心;高级堂只有一个,即率性。

    初入国子监,四书考核通过,便可进入初级三堂。

    在国子监学习一年半以上,考试合格,文理条畅者,可入中级堂。

    在中级堂中,再修习一年半以上,考核合格,经史皆通,文理具优者,方可进入率性堂。

    而率性堂的监生,每个月会都会有考核,优秀则记一分,及格则为半分,不及格没有分,若一年内取得八分,则可予以出身,派任官职。

    吴云加入率性堂已有三月,次次考核优秀,完全不必再去参与科考,只需等待时机,熬上八个月,便可进入朝廷,或留任京师,或身入地方。

    吴云淡然一笑,卷书道:“相对于脸面,吴某更重志向。我记得你在京师有亲戚,何故来国子监?难道说,提前授课了?”

    胡浚一拍手掌,连忙说道:“你看我,竟把这等事忘记了。吴兄,你尚不知,朝廷设了国庆节,便是正月初四,与民同庆,休沐时日,可延长至元宵之后。”

    “国庆节?呵呵,这倒新鲜,开国之庆,不错。那四日时,我出国子监去街上走一走。”吴云含笑着,侧过身问道:“你如此欣喜,恐怕不是多休沐几日的缘故吧?”

    胡浚直接翻窗而入,走向吴云,拉出一旁的凳子,说道:“还有一件大事,我刚刚听闻,朝廷要给大明编制国旗、国徽、国歌,以彰大明一统,以告万民诸邦。”

    “国旗、国徽、国歌?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吴云皱眉,从未听闻过。

    胡浚呵呵说道:“问题便在这里啊,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,但大家却都希望它存在。试想,我们高举大明的国旗,瞻仰大明的国徽,高唱大明的国歌,将是何等的豪迈,何等的风光!”

    “现下内阁、五军都督府、中枢六部,可都忙开了,准备拿出国旗、国徽、国歌方案,这可是国之大事,我等身为国子监监生,又是率性堂之人,如何能不参与其中?”

    吴云被胡浚一席说得也激动了,放下书,站起来说道:“礼部让我们国子监参与?”

    “哦,这倒没有。”

    胡浚直截了当地回道。

    吴云咬着牙,狠狠地瞪着胡浚,问道:“那你给我说这些?”

    胡浚哈哈笑起来,说道:“礼部虽然没有让我们国子监参与,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参与啊。难道说,你吴云不想参与这等名传千古的国事?”

    吴云自然是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,直言道:“谁不想参与?只是礼部不发话,你有什么办法?”

    胡浚将一旁的茶壶端了过来,倒了一杯冷茶,嘿嘿一笑,说道:“你别忘了,我们国子监可是有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,只要她发话,我们国子监参与其中,将不是什么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说她?你让我们去求她?”

    吴云瞪大眼,一脸的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胡浚点了点头,说道:“吴云,《猫论》你也是看过的,僧人犹可立于朝堂,女子又有什么不可?不拘一格降人才,不是你信奉的至理之言吗?莫非只是一句空话?”

    “可是她算什么人才!”

    吴云郁闷地喊道。

    胡浚平静地看着吴云,说道:“据我所知,她所推荐的李志刚、郭琏、王淮等人,表现优异,考核优良。她本身是不是人才不打紧,她善于发现人才,你承不承认?”

    吴云咧了咧嘴,没说话。

    一个敢于拿蟒蛇测试学生胆量,把国子监闹腾的腥风血雨的家伙,确实是个人才。

    不管她方法多不正道,但结果是正当的。

    胡浚拉着吴云的胳膊,说道:“此间祭酒不在,司业不在,我们想要参与其中,唯一的路,便是让她出面。我已安排联络了三十余人,只要去请愿,她纵不应允,也会将消息上达皇上。到时,我们还是有机会的。”

    吴云凝重地低头,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中山王府。

    徐妙锦正在给自己的大姐徐仪华写信,告知自己在国子监的一些趣事,刚刚封好书信,便听到仆人来报:“小姐,门外有一群国子监的监生求见。”

    “国子监?”徐妙锦连忙推门走了出来,问道:“可有说所求何事?”

    “只言说有大事相商。”

    仆人回道。

    徐妙锦点了点头,吩咐道:“请他们到是前厅坐一坐吧,我马上便回来。”

    虽然国子监休沐,但依旧有不少监生无法回乡,留守国子监,加上朱允炆擅改了科考时间,不少监生留在国子监苦读。

    洪武三十年已恩科一次,按规制,三年一次,应在建文二年再开恩科。

    可朱允炆不想等,抛出了《猫论》不说,还主张“能者上,庸者下”,硬生生将科考提前了一年,并以急报发布全国,准备以新代旧。

    此举自然是有反对之声,但内阁大佬与六部大佬都支持,底下的人再说话,也是无济于事。

    徐妙锦不知道这些监生有什么大事,但作为国子监监丞,徐妙锦还不能视而不见,置之不理。

    至前厅,一群监生见徐妙锦来了,齐刷刷分成几队,恭恭敬敬地行礼,喊道:“学生见过徐监丞。”

    徐妙锦眉眼含笑,最受用的,便是“徐监丞”的称谓,上前问道:“诸位此番来府,可是国子监出了什么事情?”

    胡浚上前一步,再次行礼,说道:“徐监丞,我等监生,皆愿为大明国本,出一份力,还请徐监丞,助我国子监,名扬千秋,声传万古。”